延安路,小镇梦
作者:
  

 

西成高铁,让李太白的千年蜀道难今朝变通途,成都到延安,朝发夕至。伴随着赵雷的《成都》,一路向北。

 

2月14日我决定从华润置地华西大区前往延安华润希望小镇项目组工作到今天,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我的记忆中关于延安的印象,似乎只有小学课本中的延安精神和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还有2013年未来之星训练营的华润历史文化课件上的华润创始人杨廉安1938年带着两根金条从延安到香港创业的故事。

 

今天一起到来的还有电力的一位同事,至此,延安希望小镇项目组已是4人。延安华润希望小镇位于南泥湾镇,从延安到南泥湾的路上,组长王嘉给我介绍南泥湾和小镇的故事。窗外,两侧的小山,树木茂盛,山脚下的土地平坦肥沃。

 

盛夏之际,树木葱葱郁郁,遍地庄稼茁壮成长,牛羊成群,待到山花烂漫时,便是陕北的好江南,我憧憬着。打开窗,一股带着泥土气息的清新空气扑鼻而来,顿感心旷神怡,旅途的疲劳早已抛至九霄云外。

 

来小镇之前,就被告之条件艰苦。打小农村长大的,什么苦也都吃过;既然决定来小镇,有苦也不怕。当组长给我介绍项目生活办公情况问我怕不怕苦, “来了,是苦也得吃”,我笑着说道。

 

来到项目组,已是夜幕时分。一排翻新的窑洞,就是我们住宿和办公的地方,窑洞也让我有些新鲜。住宿的窑洞里,放着两张单人床,一个电暖气在房屋的一个角落上散发出一丝丝微弱的暖气,给这个寒冷的窑洞增添一股少有的温暖。虽然已是春来到,白天阳光明媚,但此时夜空繁星点点,也是寒气逼人,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除此之外,房间里面别无他物。

 

这里的条件,自然比不得都市生活的便利与舒适。在这里,你不知道下一次洗澡时间是多久;寒冬岁月,要学会忍受伴随着漫漫长夜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你必须得选择是在温暖的被窝里忍受着或者去百米之外的旱厕。在这里,你得习惯脚下尘土飞扬、风尘仆仆,因为要用脚步去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在这里,你得学会拉话话、听懂陕北方言,因为村里善良淳朴的大叔大娘将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对象。当然,在这里,你却可以每天呼吸到花草树木和泥土的气息,每天可以听到早晨的鸡鸣之声、傍晚的犬吠之声,空闲之余走村访户,这是小镇的特殊恩赐。这一夜,虽是简单的窑洞,硬板的床,却也睡得踏实,安稳。明天,我的小镇梦将从这里开始实现。

 

第二天早餐过后,便开始熟悉村庄。这里的天特别蓝,太阳照在身上,俨然阳春三月的感觉。对这里的一切,感到特别的亲切和熟悉,仿佛又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同时南北方的民风习俗差异,又让我感到新鲜和好奇。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小村庄,但也却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1100年的大槐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白马寺庙、戏台、守墓的石人石马、359旅窑洞旧址……每一个,都有一段故事和传奇。还有陕北的窑洞,这都让我兴奋不已。这一刻,我已经开始爱上这里。要么不来,既然来了,就要留下点什么,也要带走点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我慢慢熟悉这里的一切,这里的工作,这里的人和事。在项目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小镇的工作。项目组成员,置地的,建筑的,电力的。小镇之前,各自在人生路上,或许今生不会有任何交集,而此刻,我们成为并肩作战的同事、兄弟和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几天下来,我却困惑了:作为成本专业的来这里做成本工作,却不知道工作怎么做。我习惯性的把置地的成本工作思路带到这里,却发现有些水土不服。到底是哪里不对了,问题出在哪里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组长曾在海原希望小镇工作过,他将过往的经验告诉我,可困惑依然围绕着我。见我如此状态,组长决定带我们去海原希望小镇学习交流。

 

六百公里的车程,我们奔驰到海原希望小镇。一路的西北风光,对于一直生活在南方的我来说,叹为观止。在海原,我看到比延安更艰苦的条件、有力量的项目团队,让我备受鼓舞。经过深入的交流,我茅塞顿开,不虚此行。找准定位,在集团小镇建设的管理模式下,任督二脉打通,工作思路迎刃而解。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的精神,在我们这里再次得到体现。项目组驻地吃饭要到5公里之外的镇上,不是很方便,特别是早餐。无意间,发现隔壁的窑洞是个厨房,简单收拾一下,项目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小米粥、馒头、鸡蛋、方便面、蛋炒饭、下饭菜,就这些就是我们的早餐。虽然简单,却是我们的美食。这里的生活,仿佛回到了90年代的农村,简单,却又那么真实。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延安希望小镇的建设工作才刚刚开始,我的小镇梦也刚刚点燃。2018年是延安希望小镇的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百废待兴,工作任务艰巨,形势严峻。我们将发扬延安精神,直面挑战,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为陕北的好江南再添好风光。

 

(来源:华润慈善基金公众号   作者:闫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