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再出发,开启下一个“十年十镇”新征程
作者:
  

>延安华润希望小镇整体规划图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97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如同一幅气势磅礴又绚丽多彩的画卷,而延安时期正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48年3月23日离开陕北,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时期。

 

延安也是华润集团的发源地。1931年,中央特科负责人陈云交给杨廉安(原名秦邦礼)两根金条的“党产”,以开店为掩护建立党的秘密交通站。1938年夏,杨廉安按照周恩来、陈云的指示,在香港中环一间小阁楼里成立“联和行”,除了为延安采购药品和必要物资以外,还要“兑汇”和调拨中共经费,保管、运送海外华侨的捐款、物资和药品。1948年底,联和行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意为“中华大地,雨露滋润”。傅育宁后来总结道:“华润像一滴水一样,与大众需求相融,与时代发展相符,才会永葆青春和活力,才会永不干涸。”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7年10月初,华润集团即将迎来80华诞,傅育宁率团队前往延安市南泥湾镇马坊村考察延安希望小镇选址。第11座希望小镇落户延安,华润将带着荣耀和感动穿越历史云烟,重新回到80年前出发的地方,带着信心与力量,带着坚毅与勇气,为百年华润而努力奋斗!

 

王嘉2016年11月成为海原希望小镇项目组的一员,在漫天黄沙里艰苦奋战一年之后,于2017年11月底抵达延安南泥湾镇马坊村。1100年的大槐树、石人石马、老戏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359旅窑洞旧址……这里的每一处景观、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传奇。春天到来的时候,南泥湾树木葱茏,山花烂漫,牛羊成群,王嘉耳畔经常回荡起那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南泥湾》:“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站在窑洞前的山坡上俯瞰山川、河流与原野,王嘉内心升腾起一股崇高的使命感,他将和项目组同事一起——“不忘初心,以脚步丈量慈善事业的新高度”。

 

华润集团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蓝屹对“十年十镇”提出了总结和反思。十九大报告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大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华润有必要把“环境改造、产业帮扶、组织重构、精神重塑”四大愿景的内涵作进一步丰富和修正。

 

以往华润将“环境改造”提炼为“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清洁灶、住安全房”,具体形象,朗朗上口,但是在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战略下还需进一步丰富。

 

“产业帮扶”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工作,华润经常提“一镇一品”,具体而言是“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一镇一品”,要突出特色,要有温度,因此产业帮扶也要重新作出准确定义。

 

“组织重构”对应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治理有效”,华润的润农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还应该是党组织,成为党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力、有效治理的新型组织。三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实现“干净扶贫”,因此组织重构的内涵也需要继续丰富,方法需要持续探索。

 

以前华润对“精神重塑”提出“树乡贤、立乡约、整乡风、塑乡情”四点内涵,如今每一个要点仍然需要进一步思考和丰富。

 

结合以上的总结与思考,蓝屹对于从延安开始的“希望小镇3.0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要明确华润与政府的管理边界,遵守边界带来的一切约束。同时,华润建设希望小镇又不能离开政府,要研究如何充分调动政府的积极性,形成利益共同体。华润人要多交流、总结经验。

 

二是要注意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往有些规划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选址时考虑不太周到,给后面的维护带来很大困难。今后的规划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能过于求新求大;除了前期规划要给出科学方案之外,还需要华润人在执行过程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三是要注意推进节奏和资源配置问题。如果华润在当地大拆大建,政府却面临资金困难,双方在推进节奏的配合上就会产生矛盾。

 

四是要思考产业的精准定位。尽管最近几个希望小镇都在发展民宿产业,但其实无需照搬照抄硬上。另外,发展民宿并不意味着放弃种植和养殖,产业之间如何配合需要认真思考。

 

五是要做好群众工作。基层老百姓的工作非常难做,“心中有底气,嘴上要客气”是基本原则,此外还要多动脑筋,抓住关键点。

 

蓝屹的思考与启发如一盏灯,一把火,鼓励着所有希望小镇建设者、参与者昂首前行。

 

公益慈善之路在每个人脚下无尽延伸,通往希望的田野。